中國禁波音殃及國產C919 分析師:項目將陷入停滯或終結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中國當局已告知國內航空公司暫停訂購新的波音(Boeing)飛機,並在接收飛機訂單前先獲得批准,分析指這將對本土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Comac)產生不利影響。

報道指出,多年來,波音一直是美國對華最大的工業出口商,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價值近120億美元的飛機、航天器和零部件,而從中國進口這類產品的金額幾乎為零,中國商飛的主要商用機C919之所以適航,也是因為採用了美國公司的關鍵技術。

中國商飛在國際上大力推銷C919,包括在去年的新加坡航空展,但尚未見宣布有任何外國交付,在國內亦只有約16架C919投入商業營運,以中國國航(Air China)為例,截至去年底,該公司擁有3架C919,佔其930架的機隊總數比例不足1%。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Ronald J. Epstein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與許多其他行業不同,商用航空航太業並沒有依賴中國的低成本製造」,並對北京能長期抵制波音的說法表示懷疑,「如果中國停止從美國購買飛機零部件,C919項目將陷入停滯,甚至終結。」

82家主要供應商僅14中國公司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2020年一份有關C919的報告提到,C919的82家主要供應商當中,只有14間是中國公司,其中一半是外資合資企業;甘思德表示,雖然中國現在擁有了更多的國內供應商,但「這仍然是一款依賴西方技術的飛機」。

報道指北京當局施壓國內航空公司購買中國商飛的飛機,但分析師認為,該等產品目前對波音和空中巴士未能構成太大威脅。雖然從C919研發之初,中國政府就要求將大部分西方技術轉讓給國內合資企業,以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出口管制,但引擎等關鍵零部件仍需要進口。

早前有中國媒體報道,C919約40%的零部件依賴進口,供應商來自全球200多間企業,包括引擎、航電系統和飛控系統等關鍵部件,但已逐步使用國產零部件代替,例如已經開始換上國產長江-1000A引擎,預計到2027年,C919的年產量將達到150架,2028年國產化率更將超過八成。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