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逝世,繼任人備受全球關注。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在網上發文,質疑梵蒂岡只有一天時間通知,便決定在周二(22日)召開教宗選舉前首次總會議,令邊緣地區年邁樞機難以準時到達。而教廷國務卿帕洛林成為下任教宗熱門人選之一,分析認為,一旦帕洛林當選,或加速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與台灣斷交,台灣將失去在歐洲的唯一邦交國。
教宗方濟各周一(21日)辭世,享年88歲,遺體周三(23日)起放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供信徒瞻仰,葬禮則於當地時間周六上午10時於聖伯多祿大教堂舉行。方濟各將成為繼前教宗良13世之後,逾百年來首位安葬在梵蒂岡之外的教宗。
接下來除了葬禮外,全球相當關注教宗的繼任人選。根據意大利宗教網站「我無法保持安靜」(Silere non possum)文章指,選教宗的第一步是召開教宗選舉會議(Conclave)前首次樞機團全體會議,但並無強制規定須立即召開,全球所有樞機都可以出席,但合資格投票選出教宗的樞機年齡必須為80歲以下。
多名樞機無法趕在周二上午前抵達羅馬
現年93歲的陳日君樞機雖無資格投票,仍非常關注選舉過程,他在Facebook轉載的文章指,樞機團團長雷伊(Cardinal Giovanni Battista Re)在周一、即方濟各逝世當天的午餐後不久,便通知眾樞機將於翌日上午9時,在羅馬主教會議大廳舉行首次樞機團總會議,即使無權投票選出教宗的樞機仍獲邀出席。文章引述海外的樞機不滿,指太快召開會議,亦有來自美國及非洲的多位樞機,已安排出發事宜,但無法在周二上午前抵達羅馬。
陳日君樞機透過教會記者在網上發文,強烈質疑梵蒂岡急速召開首次會議的決定,他欲了解,為何如此倉促召開會議,反問來自邊緣地區的年邁樞機如何準時到達;他亦轉載「天主教教你 Catholics Teach You」Facebook專頁帖文,顯示樞機團團長召開會議的通告。
翻查資料,2013年2月28日本篤十六世辭職後,至同年3月4日才召開樞機全體會議,讓樞機們有數天時間前往羅馬。這次倉促召開會議,令人質疑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全體樞機是否有足夠時間參與所有關鍵決策,包括移靈及葬禮日期。
香港教區僅周守仁合資格投票
根據天主教會規定,教宗離世後教會進入「宗座出缺期」,預計將於15至20天內,由樞機團在梵蒂岡西斯汀小堂召開「秘密會議」(Conclave)選出新教宗,得票三分之二的候選人則當選。天主教香港教區現有3名樞機在世,分別為現任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以及兩位榮休主教陳日君及湯漢,當中只有周守仁未超過年齡限制,成為香港教區唯一合資格投票樞機。
教宗繼任人備受全球關注,現年70歲的教廷國務卿帕洛林,被視為熱門人選,曾參與中國多場敏感談判,陳日君早年接受專訪時亦曾點名指帕洛林「沒有信仰」,一心只想促成與中國建交。
分析:梵蒂岡如與台灣斷交影響不大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榮譽教授丁樹範認為,如帕洛林成為教宗,或加速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令梵蒂岡與台灣斷交,但他認為「台灣在國際上能見度越來越高,情況不易被逆轉」,而過往梵蒂岡與台灣僅維持正常外交關係,從外交角度來看,斷交影響不大。
對於台灣恐失去歐洲唯一邦交國,丁樹範認為梵蒂岡有別於其他國家,是由教會主導,台灣應利用其他國家支持民主的民間團體,令它們向政府施壓,增加邦交國。
現時台灣共有12個邦交國,包括位於亞太地區的馬紹爾群島、帛琉、吐瓦魯;非洲的史瓦帝尼;歐洲的梵蒂岡;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的貝里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以及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