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人Tank(呂建忠)日前在社交平台公開表示,自己在中國大陸成功接受「心肝同期聯合移植手術」重獲新生。不過,器官來源的透明度及合理性,隨即在台灣醫界引發廣泛關注及倫理爭議。
相關報道
- 港府硬銷器官捐贈指「假新聞」誤導市民 眾高官卻拒交代有否登記
- 港官批媒體抹黑中國器官移植 中國又發生私摘器官案「原告變被告」
- 港府研與內地設恒常器官移植互助 料捐受雙方不知器官去向來源
- 中港擬落實「共享」捐贈器官 醫學聯盟及病人組織提4大憂慮
病情惡化赴大陸求醫 幸運配對完成移植
1982年出生的Tank,一直患有家族遺傳性心臟病。他在微博透露,自己於2024年3月底入住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大二院)接受治療,醫生診斷認為只有同時進行心臟及肝臟移植,才能徹底解決其病情。
不久後,Tank病情急轉直下,心臟功能衰竭,肝臟亦出現問題。直至同年11月,一名腦死亡病人捐出器官,讓Tank成功接受移植手術。他在文中感謝「祖國」及「杭州」,形容這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醫生稱手術屬高難度 對大陸醫療有象徵意義
消息經中國多間主流媒體廣泛報道,負責主刀的王偉林醫生向媒體表示,這宗心肝聯合移植屬「高精尖手術」的再一次突破,對中國器官移植領域具重大意義。
台灣醫界質疑器官配對過快 引發來源疑雲
Tank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心、肝兩個器官的配對及完成移植,讓台灣多名醫界人士質疑其合理性。根據中國2023年頒布的《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影響分配排序的首要條件為「地理因素」,即優先供應給同一醫院的等候者,之後才擴展至省內、全國等級。
此外,其他排序因素包括等候者年齡、醫療緊急度、血型匹配、捐贈者親屬優先權及等候時間等。有台灣醫師指出,一名來自境外的病人短時間內獲得雙重配對的機會極低,質疑器官來源的合法性與合規性。
流亡醫生:中共借「醫療禮遇」吸引境外人士配合宣傳
長期揭露中國器官移植問題、現流亡英國的前新疆烏魯木齊鐵路局醫生安華託帝接受本台訪問時直言,境外人士在中國獲優先醫療資源早已不是秘密。他認為,中共有意透過「醫療禮遇」吸引境外人士配合其宣傳,甚至淡化器官來源的不透明問題。他說:「因為境外人士能替中國宣傳醫療體系,甚至會把中國涉及器官活摘的黑暗面漂白。」
安華指出,「金錢陷阱、美人計、器官陷阱」是中共對外收買人心的3大手法,尤其「器官陷阱」背後涉及完整的國家機器支持,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第一種是金錢陷阱(money trap)、第二種是美人計、還有最特別的一種,就是器官陷阱(organ trap),這是中共特有的手段,其他國家幾乎不具備這種能力。因為這背後,是由國家機器支撐的一整個產業鏈。」
大陸學者發表早產嬰腎捐個案 台灣醫界震驚
台灣醫界對中國器官移植的關注並非止於個別名人案例。台灣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近日在社交平台指出,她於期刊中發現2023年由中國學者發表,涉及極低體重早產嬰捐贈腎臟予成人的個案。她指,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學的副教授回應該報告,直指部分嬰兒尚未到瀕死邊緣,亦未符合腦死判定標準。報告內容指出,捐贈者為出生不足30周、體重低於1.2公斤的早產女嬰,而受贈者為成年的女性病人。
林靜儀質疑:「中國醫師怎麼敢、怎麼會,怎麼真的這樣做,還寫成期刊報告?」她表示,這與國際主流倫理及法規標準相距甚遠,令人擔憂。
台灣醫師:早產兒器捐與境外移植存倫理風險
台大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亦在其Facebook分享早年一宗案例,有未成年孕婦擬為其無腦嬰兒捐贈器官,但最終經醫院倫理中心及國際專家討論後,認為不能以此作為器官來源,因腦死標準無法適用於此類情況。
台灣移植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主治醫師蔡孟昆則強調,不論是活體、腦死或死後器官的來源,亦不論捐贈者年齡,所有移植行為必須符合基本人權與醫療倫理。他提醒,境外移植與極早產兒捐贈目前在人權保障、倫理判定及腦死定義等方面均存在重大疑慮。
編輯:梁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