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公社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一味唱好中國,其洗腦性質躍然紙上。這一科一直以來積累的各種爭議,今年突然在強制學生參加的中國考察團中爆發。
儘管特區政府連年赤字,北京官員卻表示問題不大,因為香港經濟恢復增長,增長率更追得上全球發達經濟體,但當經濟增長也無法消滅財政赤字,反而不斷滾大,香港不僅面對入不敷支的困難,更跌進越陷越深的結構危機。
近年中央對香港的發展寄予厚望。然而,香港特區政府是否真正能夠擺脫過去「伸手黨」的形象,展現積極有為的施政態度,認真回應中央「深化國際合作」的期許?
在特朗普年代,政治不是一天都嫌長,而是一小時都嫌長,他的政策天天新款。這一周發生的事,都反映了特朗普的政策,其實有相當明確的價錢牌,如果用商業原則去了解特朗普的政策,澤連斯基不用撞得滿頭包。
著名公共知識分子、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在2014年的一次演說中,提出中國最大的腐敗是語言腐敗,因為它「導致人們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大大退化」。
當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宣布2028/29年度「經常帳目」才能實現收支平衡時,新加坡已悄然完成其第三代經濟轉型佈局。
美國和烏克蘭就快簽署礦業合作協議,特朗普的援助策略,其實回到馬歇爾計劃年代的風格,甚至這個基金,是一個戰爭融資基金。
港府拍賣了本財政年度最後一塊住宅地皮,即東涌新填海區第106B區,最終由新地以大約6億元的價格中標,意味每方呎的樓面地價只約為1500元,尤如向樓市投下震撼彈。
過去一周的國際局勢,混沌不明的情況確實令人嘆為觀之,特朗普的出格言論實在嚇人。
香港特區政府剛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蓄意破局,擺明違反「量入為出」的《基本法》規定,在未來五年每年舉債可高達二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