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最新的全球新聞自由排名跌至140,更首次與「祖國」、俄羅斯及北韓等一同列入「狀況惡劣」等級。當大家感慨香港新聞自由殞落時,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五(9日)在報業公會「最佳新聞獎」頒獎禮上發言時,強調香港有新聞自由,他同時展示對新聞界的「期望」,指要「有熱度」多發掘及報道「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建設重大成就」等新聞。
李家超於發言時,絕口不提日前無國界記者(RSF)公布《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香港排名急跌至第140位,他僅重申,香港新聞自由受到《基本法》保障,國安法例亦列明,維護國安應當依法保護香港居民享有的自由。但事實上,過去幾年已有不少市民因網上批評政府言論而被捕;記者提問亦被保安局長責難;而外國媒體記者亦被拒入境。
不論香港或西方新聞學院入門課程都必定會教導:新聞工作應以揭示事實、監督權力為核心。但李家致辭時,闡述了他對新聞工作者的「期望」,除了鼓勵業界「發揮建設性作用」外,更指記者應承擔對國家及香港「應有之責」,以「熱度、溫度及態度」說好中國及香港故事。
他續解釋,「熱度」是指新聞界要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入採訪和報道「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重大成就。至於「溫度」就從市民的視點出發發掘真相,傳遞不同聲音。但事實是,政府的「應變反駁隊」,不時就「不同聲音」提出反駁及指責。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