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權資訊中心最新發表的《香港人權報告2024》顯示,香港在國安體制持續鞏固下,人權和自由狀況持續惡化。港府透過法律、行政、科技與文化等多種手段,建立制度性打壓的架構,如從場地及發牌規管入手。這種「隱性的」打壓方式難被國際發現,並引起即時反應。中心發言人強調,製作報告是希望「讓香港人權的惡化有跡可尋,不願人權倒退在黑暗中悄然發生」。
《港區國安法》生效5年以來,港府一直對外宣稱社會已回復穩定,但周一(28日)由香港人權資訊中心發表的45頁《香港人權報告2024》指出,實際上市民正面對持續的審查與白色恐怖。報告列出香港人權狀況的6項趨勢,包括國安體制進一步擴權;司法獨立受損與法律援助收緊;監控升級與跨境打壓擴展;行政打壓與「法律戰」成為常態;和平集會消失,公民參與遭到瓦解;及文化與教育自由受限,愛國教育滲透校園。
在行政打壓方面,報告指當局採取表面合法、實質是選擇性執行的手段,如稅務審查、場地及發牌規管等,用以打壓新聞自由及民間活動,而無須動用明顯武力或逮捕。報告指這類「隱性鎮壓」不易引起國際社會即時反應,卻有效讓政府對目標群體進行騷擾及施壓,並向整體社會展示寒蟬效應。
在監控部分,報告提到港府去年在全港各區新增兩千部閉路電視,透過人工智能與人臉識別技術加強監控。針對網上言論的煽動罪檢控增加,自2020年起已有41宗檢控紀錄,其中29宗涉及網上言論。另外在海外,英國早前也揭露港府利用駐倫敦經貿辦在當地進行情報滲透行動,跟蹤和騷擾在英倡議者,顯示港府有加強使用跨境打壓的情況。
報告同時整合23條實施後的資料,發現該法實施後9個月內,至少16人被拘捕,當中4人被起訴,另有13人被通緝;而在去年已有3人因言論相關罪行被判處 10 至 14 個月的監禁。
發言人:讓香港人權的惡化有據可查
香港人權資訊中心發言人解釋,製作報告是希望「讓香港人權的惡化有據可查、有跡可尋」,他們不願「人權倒退在黑暗中悄然發生,而不被記錄、不被追究」,同時希望報告不只在於觀察,更成為行動的起點。
報告並提出26項建議,包括呼籲國際社會制定對港人權政策,支援公民社會與海外港人;聯合國應加強對香港的獨立監察與追責機制;並建議跨國企業進行人權盡職審查,識別及應對實際或潛在涉及的人權侵害行為,拒絕配合政治審查與監控要求。
另一報告顯示中國同樣涉跨境鎮壓
除了《香港人權報告2024》,同日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也公布調查結果(https://www.icij.org/investigations/china-targets/about-china-targets-investigation-chinese/),顯示中國一系列的跨境鎮壓手段。ICIJ聯同42間媒體機構,訪問了105名受害者,有一半表示他們在中國的家人曾遭到警方或國安人員的恐嚇和訊問,有些指這些恐嚇發生在他們剛參加完海外抗議或公開活動的數小時內;有60位受害者認為自己在所在國曾被跟蹤或被監視;22人表示曾遭到公開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人威脅或攻擊。ICIJ並發現,中國當局濫用國際刑警組織,以追捕異見人士、有影響力的商人及維吾爾維權者,明顯違反該組織的自身規條;許多被列入通緝名單的人,是在出入境檢查時才首次得知這個情況。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