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调查记者同盟:中国用联合国和国际刑警跨国打压人士

4月28日,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下称ICIJ)发布跨国调查《中国箭靶》,揭露了北京当局跨境打压海外异见者的全球格局和其拓展手段。

该调查由ICIJ主导,与《华盛顿邮报》,《卫报》和自由亚洲电台等全球42家媒体合作,耗时10个月,共采访了目前在23个国家中,105位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政治异见人士,以及被压迫的维吾尔人和藏人。他们近年来都因公开或私下批评中国政府政策而遭打压。调查显示,一半的采访对象表示,他们在中国的家人曾遭到警方或国安人员的恐吓和讯问。 ICIJ是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非营利跨国记者组织,协同全球调查记者进行深度报道。

《中国箭靶》分析了一批此前未公开的中国政府文件,例如警察和安全保卫训练教程等,显示国保如何识别并控制目标对象,这些文件时间跨度约20年,最早可以追溯至2001年。调查发现,中国国保确立的这套“镇压模板”,至今仍在海外异见人中使用。

这个调查同时分析了联合国与国际刑警组织的机密文件、法庭记录和情报报告,发现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经联合国认证的非营利机构,本应不受政府干预,但超过半数与中国当局联系紧密。该调查还发现,中国当局滥用全球最大的警务合作机构——国际刑警组织,用以追捕异见人士、维吾尔族维权者等。

ICIJ认为,这是在习近平治理下,中国政府大规模全民监控和管控的一部分。在海外的异见者,即使已离开中国,中国当局仍去试图打击这些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人,而这种国家主导的恐吓行动很有威慑力,因担心国内的亲人受到伤害,已导致许多海外活动人士和少数族群噤声。

事实上,近年来,西方政界和媒体对于中国的“长臂管辖”有不少讨论。多伦多大学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研究员埃米尔·迪克斯(Emile Dirks)在采访中认为,自由民主国家在应对跨国镇压上力度仍然不足,“这对于敢于站出来揭露中国国家行为的人产生了寒蝉效应,也对自由民主国家内部的公民社会和民主制度造成了影响。” 他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去年就表示,“所谓中国海外警察站根本不存在”。 不过,ICIJ表示,香港保安局发言人在回应其声明中称,香港当局追缉违反《香港国安法》并已逃往海外的人员,是“必要且正当的”。香港必定依法追捕,并采取一切措施,包括切断其资金来源,以防止和制止其继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

责编:李亚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