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查“注销戒牒” 住持换阵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近日被中国多部门联合调查,引发各界高度关注。7月27日晚,嵩山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报,证实其住持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正接受相关部门调查。次日,中国佛教协会宣布注销释永信戒牒,表态“坚决支持依法处理”,象征着这位曾主导“少林品牌化”的宗教人物,其掌舵少林的时代已宣告结束。29日,少林寺管理处公告,礼请原白马寺主持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官方通报称,释永信涉嫌挪用、侵占寺院项目资金及资产,同时被举报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育有私生子,严重违反佛教戒律。据多家媒体交叉确认,释永信于7月25日前后被河南新乡警方带走,案件由新乡方面牵头办理。

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公告表示,日前收到河南省佛教协会的请示,要求注销释永信的戒牒。经研究决定,同意注销,并支持依法调查处理。有网民评论:“佛协早干嘛去了?现在要超度他了吗?”亦有人讽刺:“少林寺成了香火庙的提款机,如今基建要用钱了,自然轮到庙里动手。”

“戒牒”是指佛教僧人出家受戒后所领受的受戒证明书。在中国,戒牒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颁发。

公开资料显示,释永信,俗名刘应成,1965年出生,自1987年起主掌少林寺,至今38年。他曾任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南省佛协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一直活跃于政商与宗教圈,被称为“穿袈裟的CEO”。

十年前举报重现 现实环境已截然不同

独立社会学者宋楚阳(笔名)本周一(28日)对本台表示,释永信的问题早在2015年已遭实名举报,指控内容与此次官方披露高度一致,当时因“证据不足”不了了之。他分析,此番调查与十年前最大的不同,在于现实政治与财政环境:“以前中央还愿意扶持少林寺这类文化符号,如今地方财政紧张,寺庙香火不断,收入可观,自然成为目标。”

他认为,像释永信这样地位稳固、外联能力强的宗教领袖过去“难以触碰”,但一旦风向转变,即成为整顿突破口:“这次动了少林寺,意味着其他地方的’释永信们’也可能被清理。我想,地方政府又能从中捞到一笔,在财政上松了一口气。”

商业帝国遭整肃 僧团权威面临重塑

释永信长期推动少林寺品牌运作。据财新报道,少林寺注册商标多达666项,涉及“禅茶”、“功夫手游”、“少林药膳”等类别。其主导成立的公司涉及文化、餐饮、医药等领域,寺方保守年收入估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但相关财务状况长期未公开。少林寺甚至在海外成立40多個“少林文化中心。”

成都作家周先生向本台表示,释永信案不仅关系个人落马,更象征着一个长期运行的宗教、权力和资本三角关系正面临重新审视:“一旦宗教组织介入资本市场,必然牵扯复杂的利益和管理问题。这起事件很可能是对现行宗教运作模式的制度性质疑。”

此次事件也引发大量网友调侃与讽刺。有人借金庸小说调侃道:“上一次少林寺方丈出事,还是北宋年间的玄慈大师。”更有人调侃,“虚竹的身世都更清白些。”社交媒体上亦再度流传有关“宗教世袭化”的旧闻,有传言称释永信意图让释正恩接任方丈,尽管事后遭到否认,但对宗教组织内部透明度的疑虑仍未平息。

目前,少林寺微信公众号已删除与释永信有关内容。据知情人士透露,释永信早在春节前已被限制出境,近期更有地方监察人员进驻寺内,寺务由宗教与统战系统临时接管。

政策走向成关键 制度改革呼声再起

台湾的佛教弘誓学院创办人释昭慧表示,这是明显的佛门破戒丑闻,佛门多年来为何互相包庇?释昭慧认为,在佛门中,男性沙文主义是性丑闻的祸根。由于性别权力不对等,女性被催化为第二等人,因此必须要保持一种顺服的态度,在佛门中立足。

释昭慧认为,女性合理化认为自己必须要臣服于男性,男性性丑闻经常不只是因为他们的性欲难以控制,还包括对女性的掌控欲。因为对他们来说,女性可控而且不需付出代价。释昭慧表示,在佛法来讲,意图掌控别人就是魔性。这是佛门的制度促成的。

学者周先生认为,释永信事件之后,公众更关注的是是否会推动制度性改革,例如推进寺庙法人化、财务透明、僧团治理等关键议题。他对本台说:“如果仍停留在个案层面,那么制度风险依旧。但若此案成为改革起点,或许宗教组织的治理能更契合现代社会对公信力的期待。”

截至记者发稿时,调查仍在进行中,官方暂未公布更多细节。

責編:李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