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地方财政收入持续下滑,多个省份出现了教师与公务员工资被拖欠、津贴削减甚至“打折”发放的情况。受影响的地区包括河南、山东、广东等地,多位受访者反映,他们的收入已被压缩至仅剩“基本工资”,而发薪也时常延迟。
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先后发布消息,宣布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期间将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标志着两国正式重启经贸对话。中国学者认为,外界不应对此次接触使会谈期望过高。
中国社群平台小红书、抖音最近涌现大量所谓“洗产地”广告,除了宣传东南亚等第三国转口新规,另提供如何避开美国高关税的转口、货代策略,有业者宣称提供“一条龙”转口服务合理控制美国关税。
在“五一”黄金周假期中,中国各大官媒密集发布旅游数据,试图描绘出“热闹繁荣”的消费景象。然而,真实经济状况却愈发难以掩盖。中美贸易战升级已满一个月,中国经济面临外贸萎缩、制造业低迷、就业紧张和消费乏力等多重压力。
被桐乡市政府表扬的“生迪光电”,爆发大规模工人抗议事件。有前员工表示,已被欠薪半年,如果不能拿回欠薪,又找不到新工作,只能回老家务农。分析表示,除了房地产爆雷已重击上下游行业,其他行业也出现倒闭潮。
一项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百城新建住宅4月价格微幅上扬,但二手房依旧不见止跌的迹象。分析认为宏观经济环环相扣,美中关税贸易战将进一步加剧中国房地产市场恶化。
中国经济下行,加上美国对中国产品祭出高额关税,在内外夹击下,近期在社交平台,中国各地传出多欠薪资,员工发起讨薪和罢工行动争取权益。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关税贸易战后,不少中国外贸厂商打着名牌代工的旗帜,在跨境电商推出所谓的“工厂直销”货品,企图绕过关税惩罚,然而,这也引发大量的质疑这是销售仿品的平台。有分析质疑中国政府消极地减弱对智产权的保护。
中国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日前一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里面有间谍”的评论,在美中关税贸易战升温之时,引发舆论热议。中国媒体甚至点名批评她的言论“背离常识”。
在美中贸易战阴霾的笼罩下,中国基层民众纷纷省吃俭用以求自保。无论年长者还是年轻人,开始过着“能省就省”的日子。上海一位居民表示,近期上街时突然发现卖菜的商铺多了,卖服装等耐用消费品的店铺却少了。年轻人感叹:“钱越来越不好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