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在海外成立 以“流亡分会”持续捍卫香港人权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大批扎根香港已久的机构纷纷撤离或停运。随着香港的人权状况日渐恶化,国际特赦组织决定在海外重设香港分会,以“流亡境外”模式运作,希望能强化对香港人权议题的关注和回应,团结海外港人力量。

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周三(4月15日)宣佈在瑞士成立香港海外分会(AIHKO),是该组织首个以“流亡境外”模式运作的分会。国际特赦组织⾹港海外分会的执⾏总干事陆志⺠接受本台访问。他表⽰,国际特赦组织首次突破分会必须有在地人员的限制,在瑞士成立新的香港海外分会,一方面是因为香港的人权状况持续恶化,希望用新的运作模式,能迅速就香港的人权问题作回应,同时也能够平衡风险。

陆志⺠说:“香港的前分会没有运作后,我们的国际秘书处已分担了很多角色,但我们觉得仍然不足够,因为国际秘书处对于在地急切需要的人权应变议题,可能应变并不是太快,在这一方面,新成立的香港海外分会可以弥补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在海外关注香港的人权,在表达自由上能有一定的保障,我们的成员和职员都会相对比较安全。”

陆志⺠表示,现时香港海外分会的团队有10人,全都是离散到英美加澳台等地,有丰富经验的人权倡议者,希望身在不同地方的成员能在当地发挥影响力,加强国际社会对邹幸彤和黎智英等良心犯的关注。

张超雄:“流亡分会”运作模式可作为中国和俄罗斯倡议者的借镜

已移居加拿大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是香港分会理事会成员之一,他对本台表示,香港分会以“非在地”的新模式运作,希望新模式能为其他同受威权侵害的人权工作者提供参考。

张超雄说:“国际特赦组织主要关注的就是人权,都是在当地有一个分会的。但是人权最差劲的地方比方说在中国大陆或者是在俄罗斯和朝鲜,AI(国际特赦组织)根本不能够存在。所以如果成立像香港分会这样形式的流亡分会,会不会还是可以运作,如果有效的话,我们这种形式的存在可能也可以作为一种借镜和例子,其他人权状态比较差的国家或者是地区,可能也可以用这种形式存在。”

张超雄在香港时,一直为贫穷户、难民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社群发声,他希望能以过去的经验和信誉,争取更多港人对香港分会的支持。

张超雄说:“因为香港经历了这几年的变化,打压是很真实的,很多人其实是很害怕的。海外也有很多跨国的打压,也有中国政府的势力在海外的影响。所以就算流散到海外的香港人,如果他们不认识你,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能不轻易会相信一些组织。因为我以前是立法会议员,很多人会认识我,对我有一种信任,我希望我站出来,希望他们(港人)可以支持我们继续监察香港人权状态的工作。”

邵岚:香港海外分会与各地香港倡议团体能起互补作用

在美的香港倡议者邵岚,也是香港海外分会的理事之一。她表示,国际形势千变万化,增加海外港人倡议工作的难度。国际特赦组织在推动中国和香港人权发展有多年经验,也是国际具有声望的人权团体,这次在海外成立香港分会,能增加港人在海外倡议的力量。

邵岚说:“香港的人权状况一直倒退,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机去把握住国际社会对香港人权状况关注,很希望可以借助Amnesty International(国际特赦组织)在不同国家分会的资源和他们的人脉,去跟在海外做香港倡议的diaspora(离散)组织一起合作去推动,继续为香港的政治犯,比如说邹幸彤、黎智英,还有邹家成等等继续发声,让国际社会不要忘记他们现在的处境。”

邵岚表示,有国际人权机构投放资源关注香港问题,对在地和海外还在坚持的港人来说也是实际的支持。

邵岚说:“坚持要在海外成立一个海外分会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很想国际社会还有在地的香港人或者是海外香港人知道,即使我们的肉体需要离开香港,可是我们的心还有我们的倡议工作会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就算人在海外也好,也会继续尽我们所有的努力,去为香港的人权状况去做倡议。我们也很希望借由我们海外分会的成立,给在地的香港人一个鼓励,我们一直坚持的话还是会看到希望。”

邵岚表示,自己被港府通缉至今,受到的恐吓没有停止,相信像她这样受到极权侵害的人士能站出来,以勇气回应压迫,能给与同路人一点的鼓励。

责编:陈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