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系列(131):刘少奇的毁灭 | 纵横大历史

一、“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文革历史系列节目。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了“一打三反”和“清查五一六”这两场政治运动的血腥恐怖,这两场运动和“清理阶级队伍”一起,在1968—1974年间共同构成了一个大清洗时代,造成了百万计的死亡人数,以及难以计数的被批斗者、被迫害者。而就在中共各派一致向民众举起屠刀大开杀戒的时候,中共高层内部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激烈的内斗。这些内斗中很重要的一幕,就是对刘少奇集团的彻底清洗。

如我们之前所说,事实上自从文革刚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就在开始对刘少奇步步进攻。首先是1966年8月5号,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写出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在这之后,刘少奇和邓小平宣布靠边站。而后在1967年,造反派对刘少奇进行了一波波进攻,首先是这年1月蒯大富的所谓“智擒王光美”事件,然后是6月份造反派在中南海外成立“揪斗刘少奇火线指挥部”,接着是7月13日造反派首次揪斗刘少奇和邓小平,再然后是8月的百万人批斗刘邓大会。到9月13日,刘少奇的孩子们被赶出了中南海,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被捕入狱,刘少奇则被“严加看守”了起来。

在造反派对刘少奇进行批斗的同时,中共中央的专案组开始整理关于刘少奇的材料。在中共的政治逻辑中,从理论上来说,所谓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没有污点的,如果一个所谓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现在已经是“坏人”,那么这个人以前肯定也有问题。于是,刘少奇的一段历史就成为了专案组最感兴趣的事情,也就是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这件事情,发生在1936年,到这时为止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

原来,在1936年的时候,国民党曾破获中共北方局,将61名中共高干关押在北平军人反省院。时任中共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为了使这些人出狱,决定让他们履行国民党方面的自首手续。于是这61个人就在国民党的党报《华北日报》上刊登了《反共启示》,参与其中的包括倒台前担任中共中央中组部部长的安子文、担任副总理的薄一波、担任西北局书记的刘澜涛、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的杨献珍等人。这份《反共启示》的内容如下:

“子文等前因思想简单,观察力薄弱,交游不慎,言行不检,致被拘禁于北平军人反省院,反省自新。当兹国难时期,凡属中华青年,均须确定方针,为祖国利益奋斗。余等幸蒙政府宽大为怀,不咎既往,准予反省自新。现已诚心悔悟,愿在政府领导之下,坚决反共,做一忠实国民,以后绝不参加共党组织及其他任何反动行为,并望有为青年,俟后莫再受其煽惑。特此登报声明。”

在文革爆发后,这件事被旧事重提。在1966年10月,时任山西副省长的刘格平通过参与串联的天津南开大学红卫兵,向中央文革小组报告了这份材料。11月23日,刘格平又致信康生,表示这61人当时的做法“是领导者集体变节行为”。在这一情况下,康生成立了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专案组”。在文革开始时,这61人中还有41人在世,其中有22人担任着中共省委书记、副省长、副部长以上的职务。

接着,在196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文件发布的文件表示:“在反对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斗争中,揭发了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六十余人的叛徒集团。这些叛徒长期隐藏在党内,窃据了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要职位。揭露这个叛徒集团,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这些变节分子出狱后,由于刘少奇等的包庇重用,把他们安插在党、政、军的重要领导岗位上,其中有少数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许多人在重新混入党内以后,成为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坚决执行者,成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成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这样,这61个人就被正式定义成了“叛徒集团”。在这种叙事逻辑下,是刘少奇先让他们“叛变”,然后又重用了他们,于是刘少奇自然就是这个“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的总头目。

二、对刘少奇的审查报告

除此之外,刘少奇曾经三次被捕的经历,也是专案组非常关心的问题。这三次经历,分别是1925年在长沙被湘系领袖赵恒惕逮捕,1927年在武汉被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陈公博逮捕,以及1929年在沈阳被奉系领袖张学良逮捕。专案组认为,刘少奇在这三次被逮捕的经历中背叛了中共,开始对他的这三段经历进行了深挖。

接下来,中共中央于1968年10月13日到31日之间在北京召开了八届十二中全会。这届全会,是在“黑手日”之后进行的,可以说是一次对“两年文革”结果进行总结的大会。由于许多中共中央委员已被打倒、被剥夺了出席会议的资格,所以97名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中,除了有10人已死外,能够参加会议的只有区区40个人,这其中还有一些人是被从关押地点放出来参会的。由于出席会议的人太少,不足法定人数,因此周恩来宣布所谓“通过无产阶级司令部商定”,又从候补中央委员里挑了10个人作为中央委员,从而凑足了50个与会者,使与会者的比例达到了97个名额的51%,使会议能勉强地开了起来。此外,出席会议的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只有区区9人,而被“扩大”参会的的中共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军委办事组成员、各省、市、自治区革委会和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中央直属机关人员竟有74人,超过了与会的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人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上,中共中央专案组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文件,名为《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这份文件里面,对刘少奇的三段被捕经历进行了定性:

针对刘少奇1925年在长沙被捕的经历,审查报告中说他通过政治交易完全接受了赵恒惕提出的活命条件,所谓“投降了敌人,背叛了革命”,从而获得释放,还拿到了赵恒惕送给他的一套儒家四书。至于他到底接受了什么条件,审查报告里也语焉不详,透露着浓烈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

针对他1927年在武汉被捕的经历,审查报告中说他向汪精卫、陈公博妥协,解散了武汉的工人纠察队,“把全部枪支弹药,甚至连童子团的木棍也捆得整整齐齐,装上卡车,拱手交给了国民党管理武汉卫戍事宜办事处。”此外,审查报告还说刘少奇曾致信陈公博,让汪精卫和陈公博“速除”在国民政府警卫团、中央军校、汉阳兵工厂内的中共势力。

针对他1929年的被捕经历,审查报告写得很像一部电影,在这里我摘录部分原文给大家听一听:

“当敌人要刘少奇带着特务去抓人时,他积极出谋献策说:省委负责人已经隐蔽起来,现在抓不到,反而会打草惊蛇,如果将他‘释放出狱‘,他就可以‘搜集共产党的情报‘,大规模破坏满洲省委和东北三省地方党组织。大军阀张学良对刘少奇的献策,颇为赞赏。于是将‘共产党案‘改为‘工潮案‘,并以‘煽动工潮证据不足‘,将刘少奇‘释放‘。刘少奇奴颜卑膝地给大军阀张学良写信说:‘张长官是我的再生父母,将来我有生之日,就是我戴德之年。‘由于刘少奇积极地给大军阀张学良提供情报,使满洲省委及其所属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共产党员被捕,被杀。”

总的来看,审查报告中提到的刘少奇后两次被捕经历如果全部属实,那他确实曾经出卖过中共。不过,中共的政治内斗中常用的手法,就是在打倒一个人后千方百计地论证这个人过去就是一个所谓“叛徒”,后来张春桥、江青等人倒台后也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因此,这些所谓“黑材料”的可靠程度,实在是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退一步说,如果刘少奇、张春桥、江青等人的这些所谓“叛徒事迹”都是真的,那中共为什么要在他们倒台后才进行审查和定性?可见这类材料的根本目的并非是为了追究这些人在几十年前的历史,而是为了给彻底打倒他们提供助力——如我之前所说,在中共的政治逻辑中,如果一个人现在是“坏人”,那就表示他过去一直是“坏人”。

三、刘少奇的终结

总而言之,在这份审查报告中,刘少奇被贴上了“叛徒、内奸、工贼”的标签,并被说成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专案审查小组在报告中还建议中共中央“撤销刘少奇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

接着,就是走过场式的全会举手表决,除了一个人外,所有与会者都举手通过了这份审查报告。唯一一个没有举手的人,是时任中国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陈少敏,会后她就被送去劳改了。全会通过了决议表示:“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夥叛党叛国的罪行。”与会者一致声讨刘少奇。林彪说:“把暗藏了四十几年的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刘少奇这一伙子人挖出来了,这是重大的胜利。”

当时,刘少奇正身患重病。在得知中共中央全会把他开除党籍的消息后,他“立即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开始呕吐,血压、体温陡然升高”,从此不再说话,于1969年11月12日死于他的囚禁地——河南开封的一处银行地下室。在被火化时,他被说成是一个烈性传染病人,火化单上填写的个人信息是:“姓名:刘卫黄;职业:无业;死因:病死。”

这样,毛泽东在文革前夕最大的对手刘少奇,从政治到肉体就彻底毁灭了。不过,这实际上只是一个序曲。在这之后,毛泽东还要对付一个新的对手:林彪。